甘榜峇魯/蘇丹蘇萊曼俱樂部

甘榜峇魯是吉隆坡市中心最大的馬來甘榜,佔地90公頃,北面是拉惹慕達阿都阿茲路,南邊是巴生河,東邊緊鄰敦拉薩路,西邊和秋傑或中南區毗連。國油雙峰塔和甘榜距離僅1公里,攝影發燒友要拍新舊、城市甘榜強烈對比的照片時,這裡絕對是最佳的取鏡地點。

甘榜峇魯(Kampong Bharu),就是“新甘榜”的意思,那舊甘榜在哪裡?

答案是100多年前鵝嘜河和巴生河河口零零落落的馬來農村。18世紀末,鵝嘜河和巴生河的交匯處發現錫礦,1857年吉隆坡開埠,採錫活動日漸興盛,沿河居住務農為生的馬來人,於是被英殖民政府重新安頓到吉隆坡以北的地方,1890年代,甘榜峇魯成立了,寓意“新的村莊”。

甘榜峇魯由7個小甘榜組成,計有Kampung PeriokKampung MasjidKampung Atas AKampung Atas BKampung Hujung PasirKampung PayaKampung Pindah

孕育馬來精英的搖籃

今天,甘榜峇魯的人口約17000人,但只有30%是原來的村民,其他都是外來者。近年來,甘榜峇魯被視為城市窮人的歸處,村民被標籤為貧窮、落後的一群,但這並不是這個甘榜的原貌,在大半個世紀以前,甘榜峇魯是許多馬來知識份子的基地,是孕育馬來精英份子的搖籃。

走進甘榜裡的蘇丹蘇萊曼俱樂部,看看牆上的黑白照片,再讀一讀俱樂部的歷史,大概就可以證實這一點。

 

 

蘇丹蘇萊曼俱樂部創於1901年,由當時的雪州蘇丹創建,作為凝聚馬來人力量的地方。早在1890年代,英國官員就成立了自己的俱樂部──雪蘭莪俱樂部,其他種族的達官貴人也紛紛仿傚,創立土生爪哇人俱樂部、檳城僑生俱樂部等,甘榜峇魯創村後,雪州蘇丹也獻出一塊地,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成立蘇丹蘇萊曼俱樂部。

最初的俱樂部會所建於1909年,米南式馬來建築,屋身是樟腦木和木板,以亞答葉為頂,由村民合力建成。今天你看到的俱樂部,就是以百年前的亞答木屋為藍圖,在1969年重建的。

當年俱樂部的會員,除了馬來名門望族,其他都是住在甘榜峇魯附近一帶的馬來人,其中不少是為英殖民政府工作的馬來官員、校長、教師等。

蘇丹和英政府都大力鼓勵馬來子弟上學唸書,192030年代,吉隆坡有了女子學校,甘榜裡的馬來女孩開始坐著牛車上學,和男孩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教育普及,生活改善,甘榜峇魯也成了一個適合安居樂業的幸福村。

13557707_10208799609561326_7800644638858989159_n13557841_10208799608361296_6584720774319592523_n

俱樂部內有一個大草場和其他球場,英國人熱愛的運動項目如板球、網球、橄欖球、足球等,都是俱樂部內的熱門活動,當年不少村民都打得一手好球。運動風氣很盛,甘榜與甘榜之間常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球賽,俱樂部也出了不少足球名將,綽號“超級莫”的傳奇球員Mokhtar Dahari198090年代叱吒球壇的Zainal Abidin Hasan等人,都曾經為俱樂部效勞過呢。

A6

歷史事件簿

對馬來人來說,蘇丹蘇萊曼俱樂部是一個創造歷史的地方。它是啟蒙馬來政治活動的搖籃,一直都是馬來政治人物發表政治演說熱門地點,它有著“抗爭”的深層意義,就好像俱樂部建築立面那一排盾形設計一樣。

1940年,第一屆馬來亞巫裔新聞從業員大會的舉辦地點,在二戰前後,馬來亞新聞從業員協會一直都以俱樂部作為活動基地。

19463月馬來人代表大會在此舉行,與會者包括107位來自全國各地41個馬來團體的代表,這場歷史性的大會激發了馬來人的愛國思潮,也播下了創立巫統的種子。

1963年國營電視台啟播時,俱樂部在戶外放了一台黑白電視,全民一起看電視,其樂融融。

1969513事件,甘榜峇魯染上血腥味,流血衝突不斷,俱樂部成了軍方臨時指揮中心,也是秋傑路一帶馬來人的臨時棲身之所。

1970年代初吉隆坡發生大水患,俱樂部是甘榜峇魯災民的避難所。

.俱樂部也是目前身陷囹圄的拿督斯里安華於1998年燒起第一把“烈火”、啟動“烈火莫熄”運動的地方,後來安華重返政壇,也選在這裡發表演說。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