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 Cha Foodstore

老吉隆坡都不會忘記馬聯旅社吧,因為它外牆上的七彩馬賽克磁磚漂亮得令人過目難忘,作為道地吉隆坡人的年輕建築師鄭順升(33歲)更是對這美麗的牆面珍之惜之,“那是裝飾風藝術(art deco)時代的產物,現在已經絕版,市面上再也找不到這種一片一片以人手拼貼的馬賽克磁磚了。

雙層老店屋屋齡80年,馬聯旅社經營了40年左右,在這之前,根據老街坊的記憶這裡也是一座旅社,只是名字已經沒有人記得了。

鄭順升是吉隆坡人,對茨廠街自有一分特殊的情感,他一口氣說道:“小時候過年,家人都在這裡買花和辦年貨,茨廠街給我的記憶是美好的。後來去了墨爾本唸書,回來後發現茨廠街變了,成了外勞街,再後來又發生蘇丹街徵地事件,看了心裡很多感慨,覺得茨廠街被糟塌了。在檳城和怡保都有人在捍衛老房子,保護古蹟,但在茨廠街區,老房子卻一間間淪陷、消失。追根究底,我不認為外籍勞工霸佔了茨廠街,外勞也是城市的一份子,外勞進駐是城市歷史變遷的一個過程,真正令人心痛的是,這裡的老屋很多被荒廢閒置,最後消失在地圖上!”

4年前,他成立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到處給新公司物色辦公地點的當兒,有天路過馬聯旅社,赫然發現這裡成了道友追龍的基地,心中惋惜又憤慨,一腔熱血往上沖,於是聯絡上屋主,說服對方出租老店,再拉了同樣珍愛老房子的室內設計師妹妹鄭麗雲和室內設計師朋友黃佩妮,三人同心協力,把樓下經營成餐廳,樓上則打造成他們三人的辦公間。

屋齡80年的老店屋,遇到3位愛戀老房子的年輕建築師和設計師後,搖身變成一家餐廳,取名Cho Cha Foodstore

只是,從外觀看,老店屋一點也沒有變,你甚至不會在門口看到餐廳的招牌。建築的立面和五腳基的柱子上完好保留“馬聯旅社”的黑體字,牆上的七彩馬賽克磁磚美麗如昔,青邊鐵窗花依然刻劃著歲月的軌跡,時光彷彿定格了似的,留在馬聯旅社的光輝歲月裡。

只有推門進去了,你才會在左邊牆面上看到Cho Cha FoodStore的字樣,鄭順升是客家人,“Cho Cha”二字源自客家話,意思是“坐下喝茶”。

餐廳不掛招牌,是3位店家不約而同的一個決定。鄭順升說道:“我們不打算放招牌,just keep it simple,它本身已經很漂亮,我們不想多掛一個招牌去kacau它。為什麼要破壞它?我們只是一個過客,沒有必要去改變什麼,更不想去破壞。”

又說:“馬來西亞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吉隆坡是一個年輕的城市,歷史不長,我們應該重視文化資產的保留,而不是去破壞。”

三位店家愛戀老房子,也懂得憐惜老房子,更希望與更多人分享老房子的美。他們以老屋的資源進行再造,以最低的環境負荷和干擾出發,保留了老店屋80%的原貌,同時把老房子的靈魂完整保留了下來。

鄭順升的語氣有點激動:“你喜歡老房子是因為你覺得她很美對不對?既然如此,你又怎麼可以隨便拆牆鏟地,把她改造得面目全非?!”

馬聯旅社樓高兩層,狹長型的空間裡原本有14個房間,隔間都是三夾板,鄭順升保留了所有磚牆,只是把破損不堪的三夾板拆掉,修補崩裂的閣樓地板,另外加了木條強化屋樑構造,重新規劃室內空間,除此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的改造。

進門後靠窗的角落座位,以前是旅社第一間客房的廁所和浴室,牆上掛著一面鏡子,今天,鏡子、釘子、敲掉的盥洗盆和水管留下的殘跡都還在,斑駁的牆面上都是歲月的痕跡,無法複製的特色。

老房子最迷人的地方就是露天的中庭,在Cho Cha Foodstore,露天中庭也是最受客人歡迎的座位區,挑高的樓頂加設了透明天窗,大把陽光灑在綠色小庭院裡,成了最悠哉舒適的空間。16998940_10211108274156498_5822640585486110253_n20161015_15301520161015_152957

【餐廳主題:共享空間】

對於餐廳的經營,3位年輕店家也有一番想法,“我們想要創造一個共享空間。”

前面的咖啡吧名叫“癮addicted: now”,是合作伙伴賴貞潙經營的pop up形式咖啡吧,主打淺烘焙精品咖啡,咖啡風味濃郁,不苦不澀,略帶果香和堅果味。和咖啡吧毗連的茶吧由其中一位店家鄭麗雲坐鎮,鄭麗雲是室內設計師,也是茶藝師,所以客人除了喝咖啡,也可以喝一杯好茶──正山小種、朝宮煎茶、老黑寨古樹生茶、六堡茶、凍頂金萱、陳年水仙、大紅袍武夷岩茶等等,要喝涼的,還有沁人心脾的冷泡茶。IMG-20161015-WA0000中庭旁的小空間是“鄉村腳車工作坊Village Bicycle Workshop”,負責人就是那位規劃“吉隆坡騎行樂”腳車路線的年輕人林猷進,他不定時會在這裡指導人們如何維修老鐵馬。沿著螺旋樓梯上去是一個只在晚上開放的小酒吧,在不久的將來,咖啡館裡還會有一家小書店。

鄭順升的理想是打造一個既能保留歷史又充滿生命力的老街區,他正色說道:“想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社區就不能搞小圈子,一定要有更多的人進來,共同協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他用提醒的口吻說道,共享空間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本地的kopitiam(茶餐室)一直都是共享空間的典範,而經營了40年的馬聯旅社也曾經是一個共享的空間,“以前常年住在頭房的客人是個算命先生,他的檔口就開在房門外!”

我們習慣了遺忘,把很多原本就存在的東西給忘記了,Cho Cha想要做的,就是喚醒這一分沉睡的記憶。OLYMPUS DIGITAL CAMERAOLYMPUS DIGITAL CAMERA

20161015_151423

【招牌美食:源自日常生活的料理】

在料理方面,Cho Cha Foodstore也一樣下足了心思。

有客人好奇問他們做的究竟是什麼料理,鄭順升笑笑說他自己也答不出來,“如果硬要說的話,我會說我們做菜的靈感全都來自馬來西亞人的日常生活。”

在這裡,你不會吃到三文魚,但會吃到本地海域盛產的新鮮石甲魚,香草來自金馬崙,金不換也是本地種植的,白米飯則選用砂拉越高原米Bario米,食材大部分來自本地。馬來西亞的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不缺食材,再說,使用本地食材可以保證新鮮,也更環保。

料理也是一種創作,Cho Cha Foodstore的料理主要來自黃佩妮的創意和靈感,這位愛做菜的室內設計師把做菜當作是一種創作,他們家的烏蘭燉飯、涼拌意大利節瓜和小黃瓜等菜式,都叫味蕾驚艷。

烏蘭燉飯(Ulam Stew Barley Rice)裡用了米飯和薏米,以帝王烏蘭、芫茜、金不換和水芹4種香草染成淡綠色,清香淡逸,吃起來有點像意大利燉飯,又像潮洲糜,也有人說像廣東人的燜飯,又或是客家人的擂茶,玩味十足。

烏蘭燉飯上有嫩煎厚切烏賊,再加一撮金黃色的刨絲鹹蛋,刨絲鹹蛋的做法是把鹹蛋煮熟後冷藏,刨成幼絲,完全顛覆了鹹蛋的形象,又為清雅的烏蘭飯添加了誘人鹹香,美味和創意都拿滿分!

16938477_10211108262876216_1413402807419999697_n

涼拌意大利節瓜和小黃瓜(Zucchini & Kyuri)的賣相很西化,但入口很印度,意大利節瓜、小黃瓜、青萍果、半乾番茄、甜羅勒和烤核桃沙拉裡面加了小茴香,再淋上自家調的小茴香香醋,個性獨特。16998253_10211108266676311_308210704927725668_n名字取得很鬼馬的CFC,原來是煎加露(cincalok)醃過的炸雞塊,雞肉乾身不油膩,煎加露的味道若隱若現,兩款伴醬也充滿本土風味,一是加了指天椒的黃梨莎莎,一是用新鮮番茄、蘋果醋等煮成的印度甜酸醬(chutney),味道熟悉卻又帶著一抹新鮮感。16996251_10211108273556483_5712567027842008894_n餐廳裡的意大利麵和陝西第一麵Biang Biang麵,用的都是自家揉製的客家板麵,麵條新鮮略帶嚼勁。黃佩妮微笑說道:“板麵和意大利麵、Biang Biang麵有什麼分別嗎?其實我們可以敞開心靈,用更開放的態度面對食物和這個世界!”16998125_10211108264196249_5422122871060917394_n盛裝料理的餐具和食物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它們都來自這塊土地。出自馬六甲阿羅牙也Bendang手工陶坊的陶瓷盤子,優雅中帶著粗獷,沒有複雜的花紋,一切都是返璞歸真,拿在手上手感極佳。

生活在繁雜喧囂裡的現代人,需要的正是這麼一種單純、原始的美呢。

【分享食譜:烏蘭燉飯(Ulam stew barley rice)】

PESTO醬:

芫茜40克、帝皇烏蘭(ulam raja10克、金不換(thai basil10克、水芹(daun selom10克、烤花生 5克、蒜頭 5克、腰豆 5克、橄欖油 20亳升、蘋果醋 5亳升

做法:把上述材料拌打混合均勻,備用。

米飯:

鴨脂肪 30克、肉桂 1支、八角 2顆、小荳蔻 5顆、1匙、鹽 半匙、白米 1杯、1杯半、小紅蔥1顆(剁碎)、蒜末1匙、薏米 半杯

烏蘭燉飯做法:

1) 燒熱鍋子,用中火逼出鴨脂肪裡的油脂。丟掉脂肪塊,把肉桂、八角和小荳蔻放入鴨油裡,小火煎出香氣,加入小紅蔥末和蒜末炒香,加入白米、糖和鹽,大火翻炒,使米粒均勻裹上油光,切記不可翻炒太久,以免白米變色。

2) 把鍋子裡的材料倒進飯鍋,加水煮成飯。

3) 用另一個鍋子把薏米煮至軟熟。

4) 把煮好的米飯和薏米混合在一起。

5) 鑊子裡加入10毫升清水和少許切丁的黃皮洋蔥,煮滾,加入米飯和薏米以及pesto醬,小心翻炒至米飯變黏,最後加鹽和胡椒調味。

6) 裝碗,加上蝦米、刨絲鹹蛋和嫩煎魷魚一起食用,也可以加入花生和鮮蝦。IMG-20161015-WA0005

Cho Cha Food Store, 156, Jalan Petaling, 50000 Kuala LumpurTel: 03-2022 1100

馬聯旅社變身後

茨廠街馬聯旅社變身後的這家咖啡館,到底叫什麼名字啊?

門口完全沒有招牌,只掛了一張紙皮塗鴉寫著WE ARE OPEN,好像刻意要引誘你走近馬賽克瓷磚牆前把臉貼近窗花偷窺,然後說,哦,原來是咖啡館啊。

走進去還是找不到名字,最後才在賬單上看到Cho Cha FoodStore的字樣。好叫人摸不著腦袋的名字,剛剛問了谷歌大神,某美食網站提供了答案──Meaning ‘sit and drink tea’ in the Hakka dialect。是嗎?我可是客家人哦,但認識的詞彙裡好像沒有“坐茶”!?

除了咖啡,竟然也供應中國茶,可以用紫砂壺泡功夫茶,也可以喝冷泡茶。沒有點吃的,因為吃飽了才去,而且價錢實在不便宜。

店家是建築師,也是一個真正愛老房子的人,所以才會把一間廢棄多年的老旅社改造成現在這個樣子,他希望馬聯旅社的變身計劃“will set an example and help in the effort to stop unnecessary demolition of old buildings in KL”!!!

是的,這個真的太太太重要了。14642420_10209827238731413_4608663570489693878_n14718667_10209827240251451_1817515086549519217_n14656302_10209827240611460_444419808855579862_n14702409_10209827252851766_8122238608031093529_n14713775_10209827240931468_8954861015550725762_n14695354_10209827241371479_7019001395770641730_n14656334_10209827257411880_8840050830664640976_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