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ren Teoh: 我做的每一道菜都是馬來西亞獨有的,絕對獨一無二。

3月杪,當今老饕界最紅的餐廳評鑑“亞洲50最佳餐廳”熱辣出爐。在往年,這些美食盛事都是別人家的事,因為本國的餐廳從來不曾上榜,但今年,榜單上破天荒出現馬來西亞的名字,排名46。締造歷史的餐廳名叫Dewakan,主廚兼靈魂人物是一位華印混血兒,Darren Teohdewakan4

Dewakan創立於2015年,一眼望穿的小餐廳藏身在私立大學校園裡,即是餐廳,也是一座實驗廚房,更是主廚Darren TeohTeoh Min Guo)的願景工程。

由於地點隱密,再加上主廚行事低調,知道這家餐廳的本地人並不多。客人雖然不多,但來的都是知音,其中不少是慕名而來的外國人,“他們來到馬來西亞,想吃的不是什麼頂級食材,而是融入了本土氣候、地貌、水質等自然特色的本土料理,在食物中感受馬來西亞的風土。”Darren目光炯炯地說道。

現年38歲的主廚是華印混血兒,不諳中文,福建話略懂皮毛,他長得濃眉大眼,留著粗獷的落腮鬍,表情總是冷冷的,體型上保有一定程度的威嚴,看起來有那麼一點桀驁不馴的味道。

他在八打靈再也東南亞花園長大,但他說自己不像城市人,“因為30多年前的八打靈再也和今天完全不一樣,周圍很寧靜,人們家裡種了紅毛丹、芒果、冷剎等果樹,地面常見相思子,路邊長有俗稱letup letup的藤蔓植物,小時候我最喜歡採來做‘子彈’!”說起童年的生活場景時,他露出了罕見的笑容。

再來,由於母親出生傳統的南印度家庭,家裡常以植物入菜乃至入藥,這些種種,都在他心中埋下種子,養成日後用在地素材入菜的料理風格。

在他的家庭裡,廚房是一家人生活的中心,下廚是大家的事。小時候他不愛讀書,喜歡往廚房鑽,幫忙大人刨椰子、剝蔥頭,長大後,順理成章選擇了酒店管理這一科目。

畢業後,他在新加坡Les Amis餐飲集團工作了5年,專攻新派法國料理,打下法式烹飪的紮實基礎。5年後,他離開Les Amis集團,本想到歐洲實習學藝,無奈簽證出了問題,無法成行,只好留在吉隆坡。

不久後,他遇到一個當講師的機會,“當時心想,在廚房5年也累了,不如休息一下,所以就接了教職。”之後,他又發現自己的個性還蠻適合教學,於是繼續春風化雨,先後在泰萊學院、成功禮待大學學院(Berjaya)和伯樂大學學院(KDU)任職,主要教授廚藝和分子料理。

他也利用課餘時間,前往享譽世界的丹麥哥本哈根Noma餐廳和德國Amador餐廳短期實習,一邊教書,一邊實現走進米其林三星餐廳學藝的夢想清單。

當講師的那些年,讓Darren從高溫、忙亂的廚房中抽離,人也開始沉澱和反思,對做菜的理解,對自己的定位,統統都有了新的思考。

2015年,他與伯樂大學學院擕手合作,在嶄新的莎亞南新院校一隅創立Dewakan,卸下講師的身份,傾注全力經營餐廳。

算一算,那一年正好是他離開廚房當講師的第十年。dewakan2

Dewakan是兩個馬來文字的拼寫──dewa(神)和makan(食),在Darren的詮釋下,“dewakan”的意思就是“神賜的食物”。

馬來西亞地處熱帶,上天賜給我們的大自然資源就是一座寶藏,作為廚師,Darren想要做的就是用最有趣的方式,把這塊土地上孕育的、不管是海洋、平原、高山還是森林裡的食材,端上餐桌。

餐廳走的是精緻餐飲路線,但客人卻吃不到松露鵝肝和牛魚子醬等頂級食材,餐盤上,本地食材佔了80%,大多是鄉土味濃厚的果蔬和山野素材,在廚師神來一筆的烹調和擺盤下,令人大大驚艷!

我想要改變廚房裡的歐洲中心論,提供一個空間讓大家逆向思考──為什麼高級料理一定要標榜舶來品?為什麼在地食材上不了台面?”他不自覺地提高聲調。

菜單上,有一道菜看起來像一枚精致絕美的手握壽司,吃到嘴裡才知道不是醋飯,而是香蕉心,也就是香蕉花的雄蕊。

Darren眼裡,香蕉心的口感和長相都有點像外國人喜愛的朝鮮薊,只是,朝鮮薊是矝貴食材,香蕉心卻常被人們嫌棄,上不了大雅之堂。Darren把香蕉心細心烹調,塗上上好的本土手工豆醬,搭配酥炸過的臭棋子豆(kerdas)、野蕨嫩芽、蒜黃、醃漬玫瑰花瓣和煙燻蘿蔔,做成手握壽司的模樣,一口吃下,各種香氣和味道在舌間爆發,讓人們在未曾有過的味覺體驗中重新認識鄉土食材。dewakan7

他又用製作味噌的方式釀造臭豆,材料除了臭豆還有海鹽,海鹽裡加了蒜果(kulim),耗時至少6個月,把臭豆發酵轉化為臭豆味噌。

Kulim,學名叫Scorodocarpus Borneensis,那是原住民愛用的“森林蒜頭”,每次說起這個帶有強烈蒜味的野果時,Darren的眼睛都會發亮。“我在柔佛的山林裡看到當地人煮竹筒燉雞,由於不是蒜果的季節,他們用了它的葉子和樹枝代替果子,但那股蒜味還是一聞難忘!”

他把這野果帶回來,磨成粉狀,“那是目前我們廚房裡其中一種最‘強勁’的天然調味料!”他瞪著眼睛,加強語氣說道。

精緻餐飲中的沙拉,一般用的都是歐式香草和蔬菜,但Darren用的卻是馬來生蔬沙拉(ulam)裡常見的烏蘭王、腰果葉、水芹葉、tenggek burung等,他讓這些不起眼的本土植物跳脫凡俗框架,搖身化成美麗脫俗的綠色花束,美得讓人怦然心動!dewakan6

餐廳裡用的巧克力是彭亨勞勿的Temuan原住民在山邊種的,煮黑香蕉粥用的米,是沙拉越Lun Bawang原住民種的高山米,Darren受邀到國外客座獻藝時,也把各種雨林食材帶到國外,為外國人做菜。

他希望國人可以更多元地運用在地食材,“我們太依賴商業化量產的食材,忽略了大自然裡天生天養的自然食材,它們很多都有很好的風味,甚至可以有很高的出口價值,可惜很多人都看不到。”dewakan5

這些年來,Darren都是親自開車全國跑,翻山越嶺,蒐集各種本土食材。

他說:“這些食材沒有供應鏈,你要找到它們,就要先知道它們長在哪裡、什麼季節當造。就算找到了,供應也不穩定,要和原住民交易又是另一個難題。”

把來自山林和鄉野的食材研發成料理,是另一項不簡單的工程。東西帶回來後,就是一連串實驗的開始,有時成功,有時失敗,一道菜的誕生,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測試和醞釀。

Darren的這套烹飪哲學,讓人直覺裡頭滲透了北歐料理的精神,只不過咀嚼的是馬來西亞的風土。

Dewakan自創立以來,常有人問Darren做的到底是什麼料理,開始的時候,為了方便大家,他都會說他做的是新派馬來西亞料理。但到了現在,他不想再給Dewakan下任何的定義,“it is what it is,我不是想要跳出框框,我想要沒有框框,所以就讓其他人來定義吧。不過,我知道我做的每一道菜都是馬來西亞獨有的,絕對獨一無二。”

也許,未來的馬來西亞料理就在他的小廚房裡慢慢醞釀成形。57155066_10217270477287725_2108700054662414336_n主廚個人重要年表

1981年:出生於雪州八打靈再也,父親是華裔福建人,母親是印裔。

1999年:酒店管理工商碩士學位畢業。

20002005年:加入新加坡Les Amis餐飲集團,先後在法國餐廳Les Amis(目前是米其林二星餐廳)和Au Jardin(已結業)當廚師。

2006年:回到吉隆坡,轉當講師。

2015年:與伯樂大學學院合作創立Dewakan

20193月:Dewakan榮登亞洲50最佳餐廳,排名46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