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偉組屋(一)

第一次走進怡保華大偉組屋拍照時,二樓有個婆婆從陽台探出頭來,中氣十足地對我們喊道:“你們覺得這裡像萬里長城嗎?”

──阿婆的想像力真好,連綿不斷的老組屋真的有點像萬里長城呢!

華大偉是怡保最老的組屋,建於1960年,1962年正式啟用,兩排17座共536個單位曾經是3000多個市井小民的安樂窩。

組屋前面是鬧市,背後毗連怡保最大的休閒公園──DR公園,生活機能完善便利。在組屋的空間規劃上,建築師著重于公共空間的規劃,從A座到Q座,從前座到後座,都有長廊互通穿梭,遮風擋雨又防曬,也大大促進了人和人的交流。

在老居民眼中,華大偉是宜居的好地方;在建築學者眼中,華大偉是一座理想的垂直村落;在文史研究者眼中,華大偉是早年政府以民為先的重要城市發展建設。

來到今天,我們的城市動輒拆除組屋,改建高端住宅,把弱勢族群逐離城市中心,讓高收入人群進駐,在這套城市發展模式下,華大偉組屋也難逃噩運,去留命運未卜。18835855_10212016856590491_251730670550446833_n我們是不小心闖入華大偉組屋的,那時候天已經黑了,我們在車上,剛從近打河濱夜遊景點(Kinta River Front)出來,車子轉彎過了橋,左邊出現一座四層式組屋──

組屋很長,像火車一節一節,從近打河畔一直延伸到以前叫“Cockman Street”後來改名“Jalan Dato Onn Jaafar”但華人還是喜歡稱為“國民街”的大路旁,長度超過半公里。老組屋看起來很殘舊,長廊上燈火通明,但奇怪的是一點人氣也沒有,感覺特別詭異。

驅車近看,四下空蕩蕩不見人影,越靠近河畔,越是荒涼,路旁榕樹的鬚狀氣根在黑暗中顯得陰森森。走著走著,突然前方有戶人家門戶大開,走廊上有鍋碗瓢盆,屋裡有一桌人熱熱鬧鬧地正在搓麻將,當下心裡還真的毛毛的,暗自忖道明天我們再來看看他們在不在。

離開時,在路口看到一塊石板寫著“Waller Court”,才知道是怡保第一座政府組屋──華大偉組屋18814334_10211998553412923_7152752766892089477_n第二天去報到,組屋還是靜悄悄的,越往河畔的方向走,越多空置的單位許多連門都沒有,走進裡面看,有的空無一物,有的留了一地垃圾。

昨晚搓麻將的人家當然還在,只不過麻將檯收了,換成一桌家常飯菜,一個上了年紀的媽媽正在水龍頭下洗刷鍋子。日光燦亮,除了怕撞見道友和宵小之徒外,倒是沒有什麼好怕的。

走到,心裡又驚呼了一下,原來每一組屋都相連的從第1座到17座,從前座後座,都有長廊互通穿梭,環環相扣,遮風擋雨又防曬。

組屋不是直線排列而是略帶弧度,地勢也並非完全平坦而是有小小的高低起伏,所以長廊也跟著呈弧形,有小小的高低起伏,寛度大約可讓兩人並肩同行。

“你覺得這裡像萬里長城嗎?”

拍照時,二樓有個婆婆從台探出頭來,中氣十足地用廣東話對我們喊:“影相啊?好靚咩?!”又:“你哋覺唔覺得呢到好似萬里長城(你們覺得這裡像萬里長城嗎)?”

──阿婆的像力真好,連綿不斷的老組屋真的有點像萬里長城呢

阿婆邀請我們去她家參觀400平方尺左右的小房子可以一眼看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個家該有的東西它都齊備,月租只需100零吉,阿婆說一人住剛剛好,“住得舒服,捨不得搬走!

老組屋看起來悄無聲息,其實裡面住了不少像阿婆這樣的獨居老人,除了獨居老人,其他住戶還有社會邊緣人和低下階層人家。

阿婆在這裡住30多年,老伴過世,兒子婚後搬到另一個單位,自組小家庭,家裡只剩她一人。每天早上她步行到國民街俗稱“大巴剎”的中央菜市場買菜傍晚去屋後的公園吹吹風散散步,生活便利唯一的壞處就是無時無刻都要提防竊賊破門偷東西。

近十多二十年來,許多老住戶搬走,換了一批外來的新住戶,非法住戶也不少,人口複雜了,管理鬆散,偷雞摸狗搶劫盗竊之事層出不窮,老組屋淪為犯罪的溫床。

不久前,其中一座組屋發生小火災,之後走廊就斷電了,入夜後漆黑一片,住戶出入不便,不法之徒更是肆無忌憚。阿婆擔驚受怕地生活了幾個月後,電供才恢復正常,她才慢慢放下心來。

雖然龍蛇混雜,治安不靖,但住了半個世紀的老居民都捨不得離開這裡,“去哪裡找這麼就腳的地方啊?走出外面就有東西吃,巴剎走路可以到,看醫生、去銀行、出身份證、換護照通通都在附近,你說多方便!”阿婆咪著眼睛笑道。25348436_10215102030122751_3153134760587403248_n

去留命運未卜

華大偉組屋是個好地方。”霹靂古跡協會前副主席劉錫康也異口同聲說道。

“它的建築很有特色,但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早期政府以民為先、照顧弱勢族群的政策,它是政府建給城市中下階層居住的集合住宅,是怡保第一座組屋,象徵著怡保走向城市化的重要轉變。”

當時的市議會主席是E.G. Waller1959-1962年),他是怡保市議會最後一位英國人主席,組屋以他的姓氏命名。華大偉於1960年動工,19個月後竣工,19625月開幕。當時Waller已經退休,所以由Waller夫人主持開幕儀式。促成這座組屋計劃的是時任怡保市長暨人民進步黨主席西尼華沙甘醫生,直到今天他的名字還留在組屋和DR公園裡。

華大偉組屋位於鬧市的邊緣地帶,毗連近打河畔,前方約800公尺是城市轉型中心(UTC)和中央菜市,後面是怡保最大的休閒公園──DR公園(Dr. Seenivasagam Park),200公尺外有郵政局,1公里外有中央醫院,附近也有多所學校,週邊設施完善,居住環境十分理想。

組屋居民來自中下階層,他們可以走路去巴剎、上學、工作,不需要花錢在交通,減低生活成本。現在我們的城市面對的問題是什麼?土地越來越貴,市中心新建的房子都是高級公寓,住的都是有錢人,而城市裡的所有設施都需要有人服務,但工人住在哪裡?他們住在城市外圍,要去上班就要交通工具,塞車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劉錫康感慨說道。

隨著城市發展,華大偉組屋所處的地段也成了黃金地,不少發展商對它虎視眈眈,近十年來也不時傳出市政廳有意拆除再重建的消息。對此,劉錫康深表惋惜。

華大偉組屋的確面對髒亂、治安不好等問題,但那是因為缺乏維修照顧和管理不當所致,不是拆了重建就可以解決問題。華大偉有豐富的歷史價值,政府應該想辦法去改善問題,讓組屋成為安樂窩,讓小市民可以安居樂業。”25289569_10215102030482760_1140993994036732711_n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