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der》:人死了會去哪裡?

堺雅人之後(好像很久以前了哦),又有小栗旬。

我們喜歡日劇,但不會刻意找來看,也不會留意有什麼新劇出街,看日劇都是tembak的,有時候是它走到面前,跟我們招手,有時候是在一堆大平賣的DVD裡掏來掏去然後點一個秋香回家。通常都是完全陌生的劇名,連演員都不認識的(是的我們竟然不知道誰是小栗旬!),這種盲公式的tembak,十次有八九次都會射中紅心,買到很喜歡的日劇,反而有時候買聽過大名的日劇(印象最深刻就是《孤獨的美食家》),結果一點都不好看。

這部《border》是從IPC的大眾書局tembak回來的半價品,劇名沒聽過,演員一個也不認識,林先生說“好像會好看”所以就帶回來了,結果,真的好好好好看,小栗旬好帥好帥好帥!17553450_10211406221364992_6378656610811571799_n

17553653_10211406221765002_545804436457302470_n

喜歡日劇,是因為他們的劇本和編劇太強了,題材新鮮,故事刻劃深入,不管什麼題材都能夠做到很內行很專業,寫什麼,像什麼,看戲也可以長知識。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日劇講故事很直接,只捉住扼要的,不會有無謂的繁枝未節,不像港劇,愛情親情友情同事情和各種八卦一定要來插一腳,否則就演不下去的樣子。

《border》的腳本來自小說家金城一紀,編劇也是講故事的高手,看了第一集你以為就是鬼魂引導破案的刑偵劇,但接下去看,沒錯就都是各形各色的兇殺和真相,但每一集的故事都讓人意想不到,引發你思考,卻不流於說教。

昨天半夜看完第5話,一直都沒有動作的刑偵劇終於有追匪戲了,石川刑警(小栗旬)和拍檔立花刑警翻車跳又躍欄杆,酷帥度爆表。

片末,他陪鬼魂(宮藤官九郎)偷偷回家看和妻女海邊出遊的dvd,這位一直很深沉憂鬱的刑警终於笑了(第一次看到他笑呢!),不久,同坐在沙發上的宮九消失了,他若有所失,說“火化了哦”,本想關掉電視,想想又說“好,再多看一會”,繼續盯著電視看,一顆豆大的眼淚滚落,看得心都碎了。心裡一定有很大一個缺口,才會這般壓抑是吧。

看完這一集,才記住小栗旬這名字,臨睡前谷歌了一下,噢原來小栗旬很紅,他就是《流星花園》裡的花澤類,更早前也在《GTO》(上月剛剛重看了)亮相過,演的就是那個被欺負得很慘的吉川昇,那年他才16歲。1402854468-1784271825

人死了之後,究竟會去哪裡?”石川刑警每一季都在片頭重覆這句話。他的腦袋裡有一顆子彈,一頭痛就會看到死者的鬼魂,鬼魂助他破案,他幫鬼魂申冤。

看戲時,我一直問林先生同一個問題:為什麼這些剛剛死去的鬼魂都那麼冷靜?那麼快就可以接受自己已經死亡的事實嗎?好像不合理嘛。

border,邊界,說的是生和死的邊界,也是善與惡的邊界,光明與黑暗的邊界,劇情一步步推進,越来越沉重。

看了太多網上資料,連結局都知道了,但還是期待晚上煲劇,希望可以一直看下去,永遠看不完。(只有9集而己啦,很快就看完了,鳴~)

我們不追劇,久久才獵一片回來看,但每次都會沉迷。呵呵我不介意,因為那種感覺真的很棒。17499138_10211406222325016_6313007405629809559_n17630178_10211406223125036_4963624647720990387_n

17626552_10211406220604973_6474759425170632695_n
日劇裡一定有一些很超現實的角色,但日本演員演來就是很自然,一點都不唐突。上圖是情報販子,下圖是駭客拍檔Simon和Garfunkel,這兩個人形象鮮明又超好笑的,一直讓我想到《Men in Black》裡混入人間隱姓埋名的外星人。

((((((((()))))))))

星期六早上,戏看完了,心里好像有个地方被掏空了,但你知道不是,因为心里那个地方本来就空了,像太空中的黑洞,平时看不到,但你知道它一直都在,而且强大得你无法想像。

不要被痛苦支配,这话法医比嘉对石川说过两次,感觉也是对所有心里有黑洞的人说的。

((((((((()))))))))17800072_10211439351593227_7872321789949899862_n (1)17814229_10211449905697073_8844783728512839047_o((((((((()))))))))

第六話〈苦惱〉,說的是自殺未遂者的故事,在這一集裡,石川對西門和葛芬柯道出哥哥自殺的往事。沒有遺書,沒有線索,永遠不知道原因,多年來讓他無法釋懷,只能猜測“哥哥心裡一定有一個很大的空洞,周圍的人都沒有注意到”,他說他想找出那個空洞然後填滿它

結局時,他站在墓前跟哥哥說話:“出來啊,告訴我你為什麼自殺?”當然,他什麼都沒見到,最後只有哀傷落寞地說:“真是沒有用的能力”。

通靈能力讓他破了很多案,卻永遠解不開哥哥自殺的謎團。

在小說裡,石川不吸煙(真帥啊竟然不吸煙!)口袋裡卻總是帶著一枚zippo打火機,因為那是哥哥的遺物。

從小說裡抄了一段,放在這裡收藏,這一段也剛好交待了石川安吾的家庭背景(戲裡沒有交待,只知道他和父親關係不好,從情報販子口中知道他有一個打高爾夫的父親,猜想應該是有頭有臉之人)──

“東大出身就職於財務省的哥哥,對於父母和石川來說,一直都是引以為傲的存在。從小就喜歡跟父親對著幹的石川,和向來文文靜靜不敢違背父親意願的哥哥總能形成鮮明對比。作為著名政治學者的兒子,石川自幼就覺察到父親身上所帶有的那份虛榮和偽善,所以自打幼年起就屢屢不斷的頂撞父親。如今想來,那時的自己不過是個臭屁的小鬼罷了。但哥哥總是袒護著自己,為了這對父子的關係不斷努力從中周璇。

“那應該是在哥哥上高中的時候,石川有次目擊到了哥哥在自己房間吸煙的場景。罕有不安的哥哥立即就把香煙扔進了空罐子裡,「這是咱們倆的秘密!」說著戳了戳弟弟的腦袋。能和哥哥共有一個秘密,對於那時候的石川來說,是件非常高興的事。

“在自己二十歲那年,哥哥在家裡上吊自殺了。而自殺的原因至今尚未查明。當進行現場取證的警官上門拜訪時,父親卻說了一句:「居然讓這些當官的進到家裡來」對於死去的哥哥,聽到的只有父親如同捨棄一般的牢騷抱怨。所以石川決定成為父親口中所謂的當官的——警察,既然要做就做讓他討厭的事好了。

“哥哥死後,好在突然想起,石川到哥哥房間將香煙和ZIPPO都進行了回收。作為優等生的哥哥在吸煙的事要是被發現的話,父母絶對會失望透頂。哥哥會被母親貼上不良的標籤吧,石川不希望母親悲傷難過,更重要的是必須遵守約定守護好自己與哥哥之間的秘密才行。

“自那以後,石川就一直悄悄把ZIPPO放在褲子口袋裏。無論何時都不離身的帶著。儘管不吸煙,偶爾會打開打火機呆呆望著火焰跳動。燃油用完了就及時補充,打火石耗盡了就趕緊更換。只要把ZIPPO帶在身邊,就會有種哥哥從來不曾離開的錯感。”

(下一次重看的時候,要好好用心找ZIPPO~)

17795949_10211440585504074_3298909317660974062_n上面說我沒有看過石川笑,他一直是那麼的抑鬱冷峻,原來他在第一集有笑過。那是他中彈後在醫院療養上司市倉(遠藤憲一)來探病的那段,這位整天叉著腰扭腰說腰疼的冷面上司傳達上頭的戲言,說就算來硬的也要把子彈取出來結案,他聽了低頭忍不住笑,笑得非常好看。

那時候他頭髮比較短,穿著休閒運動服,看起來像個年輕小伙子,人還很陽光,只想著回到工作的第一線,還不知道大難不死後上天給自己安排了什麼。

((((((((()))))))))

呵到底重看了幾遍自己也不好意思說了,但〈border〉絕對是一部必須一再重看才能消化的影劇,每一次重看,都會看到之前錯過的細節,或被錯過的一句對白重重衝擊。

Garfunkel/駭客雙人組:真正的英雄是不會傷害任何人的。(配合超人動作)

比嘉:暴力是會產生連鎖反應的,受到傷害的人,為了忘記痛苦,會通過傷害別人來尋求解脫,然後那個別人又會去傷害另外的人,無限循環,永無止境。你的工作不就是切斷這種連鎖反應嗎?

石川:根本沒有人會是死有餘辜的

比嘉:小時候我走路跌倒,我奶奶跟我說,不能怪給你這副身體的父母,要怪就怪自己不會走路。

比嘉:如果疼的話,像小時候那樣大哭一場也好,如果只是一味忍耐,一旦習慣了疼痛,當真正重要的地方開始疼了,卻會無法察覺的。

情報販子赤井:不要為失去的東西過度費心,那樣只會蠶食你的靈魂,你就當這是命運,放棄吧。

((((((((()))))))))

最終回的終極惡人安藤說的一番話,也讓我反覆咀嚼。

安藤:你為什麼認為那個孩子是純潔無瑕的呢?因為他被我殺害了是吧?那個平庸的孩子之所以成為天使,全多虧了我,也就是說,是我賜予了那孩子光明,同時我也給世間的父母上了一課,拜我所賜,這段時間,很少父母會在購物時鬆開孩子的手吧?有黑暗才會有光明,有罪惡才會有正義,正因為我存在,你才能綻放光芒

我們從來沒有從罪惡的一方的視角去看待犯罪對吧,事實上,“正義是橋面,令人戰慄的罪惡則是橋墩,橋面的正義讓所有人的生活機能足以暢通無礙,但真正支撐著橋面運作的,卻是那永無止盡的罪惡橋墩,當某日社會的橋墩崩解,則橋面的實質意義也將潰於橫流。正義與罪惡的確是兩個相斥的級距,但有更多時候,則暗地互相扶持。”(不知道是誰寫的,但這時候讀來,全都明白了)17760019_10211439351873234_5745603722144885049_n

crisis-title
小栗旬有新戲開播,又演刑警(我喜歡~~),這次是反恐,造型更型更酷了,萬分期待。

St. Marc Cafe

它不叫可頌,也不叫牛角包,它的名字叫“ChocoCro”

ChocoCro不是一般的可頌,其麵糰沒有經過發酵,而是以超過20層的麵皮和大量牛油,創造香酥爽脆的口感,裡面裹著產自加納和厄瓜多爾的優質黑巧克力,份量給得大方,一口咬下有爆漿感,味道醇厚不死甜,麵包充滿奶油香,酥脆不油膩,裝麵包的獨立小袋也不泛油光,難怪日本人愛死了它!16939121_10211108535363028_458982371851724947_nChocoCroSt. Marc的其中一位創始人Naoyuki Katayama無意中自創的麵包,據說有次他在製作可頌時不小心跳過發酵的步驟,結果發現麵包意外地好吃,才研發出巧克力餡ChocoCro

1987年在東京銀座開第一家店以來,這家咖啡館已經推出超過100種不同口味的ChocoCro。目前本地分店裡有賣4種口味──原味巧克力、白巧克力、和日本明治(Meiji)合作研發的Chelsea小花濃味蘇格蘭奶油焦糖以及抹茶大福。

抹茶大福ChocoCro,可頌裡真的夾著抹茶巧克力、紅豆餡和日本人稱為“大福”的QQ麻糬,聽起來很瘋狂,完全顛覆想像,但吃起來味道不錯,因為比例捉得好,所以沒有想像中的兀突。17021935_10211108535603034_4361258378021537832_n日本血統的餐飲店講求標準化,製作ChocoCro的麵糰一律從日本進口,每天分幾次在店裡新鮮烘製,麵包一出爐,香氣就在店內四處亂竄。

咖啡也一樣追求標準化,櫃台後沒有咖啡師,只有兩台瑞士出品的Schaerer全自動咖啡機,以機械取代人手,雖然少了手作的溫度,卻保證可以喝到一杯和銀座原店一模一樣的咖啡。17098197_10211108540803164_8375353882370172294_n店裡的另一個亮點是軟雪糕,或叫霜淇淋。

芭菲系列、冰砂系列、甜筒系列、丹麥麵包霜淇淋系列以及用日本地名如“奈良”、“祇園”和“京都”命名的和風系列,一款款以霜淇淋創作的甜點,美不勝收,叫人難以招架。17098735_10211108535843040_4860772251741723494_n京都”甜點裡有蕨餅、紅豆餡、黃豆粉、抹茶冰淇淋和霜淇淋,淋上黑糖蜜;“奈良”則有抹茶布丁、紅豆餡、抹茶冰淇淋和霜淇淋,淋上黑糖蜜,抹茶控不容錯過;芭菲系列裡有層層疊疊的玉米片、霜淇淋、海綿蛋糕,再疊上冰淇淋、蛋奶布丁等,吸晴程度一百分!16998820_10211108539843140_6704671587538817373_n16938569_10211108539523132_7034954967269027020_n要吃飽的有和風意大利麵,選擇不多,但各有特色。

像壽喜燒牛肉,麵條上打一顆生蛋黃,攪拌後麵條和澳洲牛肉立刻變得更香滑甘美,其他配料還有鴻喜菇和韭蔥,口味非常東方。17022465_10211108540403154_3225966506155414587_n

St. Marc Cafe, Sunway Pyramid Mall, Blue Atrium, Lot G1.107, Ground Floor, 3, Jalan PJS 11/15, Bandar Sunway, Petaling Jaya, Selangor.

Oink Oink~~

Oink Oink~~

整個3月,你在Naughty Nuri’s Warung餐廳都會聽到可愛的豬吼聲,客人搶著對麥克風扮小豬叫、小豬打呼嚕,誰扮得最像,誰就有機會以1令吉的超級優惠價吃到一客來自峇里島烏布的頑皮烤豬肋排!

“峇里島烏布的頑皮烤豬肋排”,指的正是烏布Naughty Nuri’s Warung名滿天下的炭烤豬肋排,這道菜被喻為峇里島美食四大天王之一,遊客都說,沒吃過這烤豬肋排就不算到過峇里島。

2014年,Eddy王凱迅用了兩天時間,把這家小店的炭烤豬肋排做法和屬於最高機密的全套食譜學了回來,兩年內在雪隆開了4家店,直到今天,店裡仍沿用烏布原店的炭烤做法,以火山炭高溫燒烤,肋排上塗滿口味偏甜的獨門醬料,醬香肉嫩,叫人食指大動。

Naughty Nuri's 1995 Signature BBQ Spare Ribs
招牌烤豬肋排Naughty Nuri’s 1995 Signature BBQ Spare Ribs/RM48

身為集團執行總廚的Eddy是一個喜歡大膽玩創意的廚師,本月新菜裡有一道燒肉漢堡,用了竹炭漢堡麵包夾著一大塊藏也藏不住的脆皮燒肉,十分吸晴。

竹炭漢堡用了三明治麵包和酸酵頭麵包的折衷做法,做出軟硬適中的漢堡,漢堡裡的醬料,用了澳洲進口蜜糖海底椰(沒錯,就是煮糖水的海底椰!)和少許橙肉果醬及芥末醬混入燒烤醬裡,再加美乃茲,成了熱帶風燒烤醬。

17021755_10211101313702491_1295235392179707738_n
燒肉漢堡Asian Roast Pork Burger/RM32 

薰衣草手撕豬肉沙拉也叫人側目,Eddy把乾燥薰衣草加冰糖煮成薰衣草水,和火龍果肉、薑花、龍眼等調成醬汁。手撕豬肉做法繁複,先把豬肋排燜煮至軟,撕成肉絲,加胡椒和鹽醃過,烘乾後再炸至酥脆,伴沙拉蔬菜、青瓜、黃梨、龍眼和杏仁片,淋上薰衣草醬汁,成了別開生面的一道菜式。

Lavender Crispy Porky Salad
薰衣草手撕肉沙拉Lavender Crispy Porky Salad/RM25

Makassar是印尼蘇拉威西島上最大的城市,中文名字叫望加錫或錫江,羊肉料理遠近聞名。Eddy4歲左右的肥羊,貪其羶味恰到好處,加入印尼soto雞湯香料和本地印度香料,慢燉六七個小時,做成錫江羊排湯。

Makassar Inspired Lamb Soup
錫江羊排湯Makassar Inspired Lamb Ribs Soup/RM25  
Balinese Succulent Pork Wing
酥炸肩胛骨Balinese Succulent Pork Wing/RM21  豬“翅膀”指的是豬肩胛骨,連骨帶點嚼勁的肉酥炸後裹上偏甜的醬汁。

峇里特色參峇是峇里味道的精髓,除了之前的“紅參峇”Sambal Dadakan和“綠參峇”Sambal Hijau,本月還多了以豬油渣調製的Sambal Lalapan和只用印尼蝦膏烹煮的Sambal Terasi,前者滑口豐腴,後者腥香惹味,佐餐配飯兩相宜。

17362910_10211320016089914_6057594966933944743_n17362914_10211320016129915_7448967194792888352_n17426049_10211320015929910_2428626123566378986_n

小野.李亞:愛,尊重,放手

文學家余光中曾經以幽默的手法,稱女兒的男友為“假想敵”,對於4個女兒的追求者,他如此寫道:“冥冥之中,有四個‘少男’正偷偷襲來,雖然躡手躡足,屏聲止息,我卻感到背後有四雙眼睛,像所有的壞男孩那樣,目光灼灼,心存不軌,只等時機一到,便會站到亮處,裝出偽善的笑容,叫我岳父。我當然不會應他。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我像一棵果樹,天長地久在這裡立了多年,風霜雨露,樣樣有份,換來果實累累,不勝負荷。而你,偶爾過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來摘果子,活該蟠地的樹根絆你一跤!”

字裡行間,把父親對女兒長大後總有一天要出嫁的不捨寫得入木三分。

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女兒出嫁,鐵漢爸爸也會偷偷拭淚。說起爸爸不捨女兒嫁人這件事時,李亞笑著說起一個年輕爸爸的真人真事──

“我有個朋友,女兒才五六個月大,有天他夢到女兒嫁人,驚醒後,他看著他的小貝比一直哭一直哭!”

笑完後,李亞認真說道:“我爸爸好像沒有這樣耶。”

當年李亞交男朋友,爸爸小野有沒有像“蟠地的樹根”那樣絆他們一跤?李亞吃吃笑道:“他有在乎,但不敢講。”

小野清清喉嚨,先說了一段故事:

“最近看一部紀錄片《秋香》,講一位四肢健全的台灣女生,嫁給一個重度殘障的馬來西亞人。她不但要嫁給他,還倒追他。她跟爸爸講,我想嫁給他,他爸爸講了一句話:我不贊成,我也不反對。這話有兩個意思──你要嫁給他,我一點都不喜歡,可是是你決定的,我不反對。看了這部電影好感動,因為作為爸爸真的很難,好好一個女兒,那麼漂亮,要選擇這麼一個男生,坐在輪椅上,只有半個身體,那妳不是一輩子要照顧他?全世界的男人都死光嗎?女兒說,沒辦法,我只喜歡他。後來,他們還生了兩個孩子。”

李亞當年交了幾個男朋友,小野也是抱持這樣的態度──不贊成,也不反對。

“我真的沒有反對,你說我欣賞嗎?我說不上欣賞,我盡量排除我的偏見。”每個爸爸的標準都很高,這一點,他百分百同意。

“我跟你保證,每一個爸爸看女兒的男朋友都是──這個人怎麼可以娶我的女兒???”

李亞插話:“如果要用爸爸的標準,可能女兒就不用嫁了。”我探問:“那麼,爸爸會給女兒介紹男友嗎?”小野立刻搖頭擺手,揚聲道:“沒有啦,哪會去干這種事情!她自己喜歡誰就誰啊!”

然後這對父女就開始抬槓,十分搞笑。

爸爸說:“她從小喜歡誰我都知道,她小學時喜歡隔壁的鄰居,我說,很好啊。我兒子和女兒小學開始就會喜歡異性,我都非常鼓勵。兒子喜歡的女生,我還去幫他追。到了高中,教他怎樣約女生,怎樣買花,去哪家咖啡館約會。”

這個把親子文章寫得絲絲入扣的台灣作家認真地說道:“基本上,我對一個人能夠去愛這件事情非常高興。他有能力愛人,人家愛他,很好哇!

又說:“我相信,一個人從異性那裡得到的愛是不一樣的,爸媽能給孩子的是親情,到了十幾歲,你就滿足不了他了。”

他回想自己十六七歲的時候,“看到父母親都沒有什麼感覺,整天想要離開家,追求自己的生活。”兒子李中上了中學後,也想要住外面,小野起初有點生氣,後來再想想:“他只是想獨立,你不要把他想成他不喜歡你。

“兒子結婚,娶了一個非常愛他、懂他的太太,對於我的媳婦,我一直抱著感謝的心情。還有我的女婿,他愛我的女兒,我很感激,也鬆了一口氣,這世界上有人愛她,太好了!495897d5832792012年,李亞出嫁了,小野寫了一篇文章叫“破曉前那一聲輕輕的嘆息”,文中寫道:“天將破曉,隱隱的海潮聲如同我此時的心跳。我忽然發出一聲輕輕的嘆息,只因為日升日落,歲月如流。新娘應該在化妝了,婚禮就要開始了。我確定我不會哭,因為我知道,女兒找到了她要的愛。”

那一天,小野真的沒有哭,他牽著李亞的手走上紅地毯時,父女倆笑得很燦爛,“還有點,迫不及待。”

他微笑說道:“我的人生中,和孩子黏在一起太久了,而且也夠親密了,我得到孩子的愛已經很多了,所以,下一步應該是她走遠一點,去追求她的世界,而我就只是分享,這樣我就很高興了!

很早很早以前,他就學會了尊重和放手的道理,因為孩子不是父母的,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打自為人父那天開始,他就覺得自己很幸福,一般人會說自己陪伴孩子成長,但他喜歡反過來說:“孩子陪我長大,真應該謝謝他!”

整個採訪下來,小野說了不止一次──我一直覺得自己得到比付出更多。

“小孩都是可愛的,他成長的過程中會教你很多事情。我很幸運,跟孩子相處了那麼久,得到很多。有些父母喜歡說,我為孩子犧牲這麼多付出這麼多,我覺得,這樣想自己就很痛苦,應該反過來想,有個孩子是你的幸福,他陪你長大,你應該謝謝他吧。”

去年,小野升任爺爺和阿公了,看著家庭成員在壯大,是他最快樂的一件事。

但他並沒有像他的阿公那樣,因為添孫了就高興流淚,“有了孫子後,我很高興,不是終於能夠傳宗接代,而是覺得,我怎麼命那麼好,又看到一個生命誕生!

他坦言,有時候難免會擔心孩子生活壓力太大,“但拋開經濟的壓力,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從小跟他們一起長大,我都很放心,兩個孩子都很聰明,有自己的想法,對於孫子的教養,我更加不會介入。孫子玩一玩就好,不用去想該怎樣教。”

做了阿公後,對人生他又有了更深的領悟:

家人互相關心就好,但千萬別成為一種牽跘。你問我,目前什麼東西最重要,我會說,自己過好最重要。尤其是到我這種年齡,我要讓自己活得很好,不讓孩子擔心,孩子看到我,就像有個靠山,很有安全感。

這個爸爸深情又感性地說道:“我一直想給孩子的,就是一種安全感。

pb01q04
圖:星洲日報

小野三十多歲時,就從電影事業中退下來,留在家中寫作,天天跟孩子黏在一起,“直到連孩子也覺得煩的地步!”

他哈哈笑道:“有次,我要去拍一個全世界跑的旅遊節目,我很不想去,因為我怕兩個小孩離不開我。我跟兒子講,拔拔捨不得你們,拔拔在家十年了。我兒子就說,拔拔我求你趕快走,沒有一個拔拔在家裡這麼久的!”

那十年,他陪孩子做功課,學游泳,女兒要寫台北市考察報告,也是爸爸開車帶著全城跑透透。“她報名學游泳,我也去報名學游泳,她捉住池邊,怕得要命,我說,沒關係,跟著拔拔游。”

正因為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很長,跟孩子很親,對於李中和李亞兩姐弟,小野是百分百放心。

李亞去米蘭唸工業設計時,朋友不解地問他,你不去看她住在哪裡嗎?萬一發生什麼事情怎麼辦?小野信心十足地說:“我跟她相處那麼久了,我對她有信心,她會照顧自己。”

有一次,他在電視接受訪問,談起孩子時口沫橫飛,洋洋得意,旁邊的人就有點不屑地說,你怎麼這麼崇拜你孩子?

他聽了,振振有詞地回應:“我崇拜我的孩子,你也可以崇拜你的孩子啊,每個人都可以崇拜自己的孩子。我在崇拜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就跟著我想像中的那個樣子慢慢長大,如果你每天說他們不行,他們就會覺得自己很不行,當你崇拜他,他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不錯。

他不是故意這樣說的,他是打自內心很得意,覺得孩子很棒。

“他們的棒,不是考第一名,不是什麼都贏人家,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成績中等,可是我覺得還蠻聰明的,這樣就夠了嘛!”

一旁,在爸爸的讚美聲中長大的李亞故意做了一個沒好氣的表情,“他的讚美已經變成一種常態了,我已經沒有把它當作是自我肯定的標準。”小野聽了,一個勁地笑。

不管李亞做什麼,爸爸都只有讚美。印象最深刻是小時候考60分,李亞很內疚,跟爸爸說數學考爛了,爸爸問考多少,她說60分,爸爸就說,很好啊,60分。

小李亞聽了有點生氣,但爸爸卻是打自心底認為,60分就是10題會6題,只有4題不會,很好啊!

小野說:“我不是看到她考60分就同情她,因為我自己曾經考過三四十分,試卷被老師丟在地上,我覺得老師在羞辱我。我覺得自己蠻聰明的,我都沒有去補習,所以我就很不甘心。有了自己的經驗後,我就覺得,我何必去盯這個東西?孩子自己會有一種動力,他會有羞恥感,他自己會想要學好。這個東西你不用講,你講多也沒用,他自己會知道。”DSC01246■後記

小野和李亞,父女之間的互動真誠、坦白、不做作,父女之間,有著豐富的共同生活經驗,瞭解對方生命裡各式各樣的東西,默契十足,兩人又隨時可以反過來,成為對方心靈上的支柱。這樣的父女關係,叫人看了好羨慕,好感動。

採訪到了尾聲,懷著第二胎的李亞說了一番話,頗引人深思。

她說,當了媽媽後,她感受到小孩對父母的愛是與生俱來的,因此她更加確定,她是深愛自己父母親的。

小野也說,孝順是不用教的,“因為本來就有一種愛在裡面。”我是深信不疑的。為人父母是一種福氣,不要總是把犧牲、付出掛在嘴邊,給孩子愛,陪伴和引導他們成長,他們會長得很好,爸爸媽媽也會得到很多。

百年老廟拜拜

未踏入正月,大概是冬至前的一兩個星期吧,吉隆坡仙四師爺廟裡已經開始忙碌了。年頭在廟裡攝太歲的善信,都趕在冬至前還太歲,因為民間相信太歲是輪更制的,冬至過後,就輪到另一位太歲爺坐正,所以必須趕在當年太歲卸任之前,感謝祂的保庇。

還有許多善男信女是來還神的。不管成事與否,年頭祈了福,年尾就要還神;俗語有云,年頭作福,年尾還神,還神就是跟神明說一聲“thank you”,功德圓滿。

年到了,善信也更多了,一波一波,把老廟擠得水洩不通。

老吉隆坡都知道,新年期間到這裡拜拜是要領牌子的,領了牌子,乖乖地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淺藍色印有福字的小卡,上面有號碼,領了牌子,大可到茨廠街吃吃走走,再回來耐心的等候櫃台喊號碼。

年初八到訪時,人潮依然多,早上10點,牌子已經發到200多號,人很多,卻井然有序。你道都是上了年紀的善信,其實不然,人群中有很多是青春煥發的年輕人,有跟著父母來的,也有和朋友結伴來的。中飯時間,更多了一批在附近上班的上班族,猜想是新年後第一天上班吧,開工大吉,特地到老廟燒香拜拜,討個吉利!

櫃台後,坐的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其中多位是老廟祝黃愛玲的親戚,每年此時,都會到廟裡坐櫃台,組成諮詢專線,並負責把拜拜者的名字、生辰八字、地址等,寫在百解靈符上。

旁邊是第二個櫃台,讓善信領神料和付款,坐鎮的通常是老廟祝的女兒李小姐。領齊神料後,就可以燃香燭,再到指定神明面前,排隊等候師傅為你稟報祭祀。

人多,香枝更多。香爐一下子就插滿了,上香時,得伸長手往爐中央找地方,稍不留意,手臂就會被香灼到。每每這個時候,穿著厚手套的工作人員就會把香枝一把抓起,香頭往水中浸一下,再丟進旁邊的大油桶裡。

每個香爐旁,都有一個大油桶,油桶滿了,工作人員就推到廟外丟入焚化爐裡焚燒。“一定要燒掉,因為是信徒給神燒的香,一支都不能少。”在廟裡打雜的錫克族青年古魯認真說道。

一年伊始,到廟裡拜拜是祈求新年吉祥,也是加強心理建設,不管時代如何變化,這個民間信仰都不會改變。1794671_10202670239970917_1251191431_n1798829_10202670240490930_2013110707_n1554513_10202670237210848_838390898_n

大隱隱於市,吉隆坡仙四師爺

新年期間到吉隆坡仙四師爺廟拜拜是要領牌子的,但老廟並非一年到頭都熱鬧,平常日子裡,她是寧靜安祥的,仿佛與世無爭。

“平日沒什麼人,以前隔壁還是豐隆銀行的時候,有些老職員每天早上都來,燒了香,才去上班,現在他們都退休咯!”老廟祝黃愛玲呵呵笑道,言下並沒有太多唏噓。

老香客退下了,曾經住在茨廠街的華人社群老早就撤離了,但黃愛玲依然每天清早6點多到廟裡,點燈,燒香,奉茶,7點正,準時開門。

老廟大隱隱於市,廟裡一片靜謐,廟外卻永遠車水馬龍,巴士總是橫行霸道,德士總是漫天開價,行人總是行色匆匆。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喧囂,77歲的老廟祝都是一幅淡定從容的樣子,守著150年的古廟。

黃愛玲是廣東新寧人,在茨廠街出生成長,十多歲時隨家人住在仙四師爺廟,直到結婚後才搬到沙叻秀花園。她已故的父親,在仙四師爺廟做了一輩子的廟祝,到她這一代,已經是第二代。

“父母從中國南來,在茨廠街落腳後,找不到工作,就在關帝廟做事,我就是在關帝廟出世的。我十三四歲時,父親聽說仙四師爺廟需要廟祝,就去了師爺廟,我們6兄弟姐妹也跟著住進廟裡。”廟裡地方有限,父親帶著兒子住在左偏廳的義勇祠樓上,母親則帶著女兒住在右偏廳的觀音堂樓上。義勇祠和觀音堂都有一道陡峭的木樓梯,上面是個小閣樓,沒有隔間,樓頂很矮,晚上他們就睡在地板上,一個貼一個,那情景和茨廠街唐樓上的七十二家房客沒兩樣。

在當時,仙四師爺廟還有個小花園,園裡有個八角池,是黃愛玲6兄弟姐妹養金魚的地方。廟裡有一個花王,是個啞巴,小孩子都喊他“啞佬”。老廟祝手指往外伸,指著廟前停滿汽車的地方,說道:“以前八角池就在那裡!”

當年的茨廠街是個繁華之地,但父親管教嚴格,除了上學,都不讓孩子往街上跑,即使是一街之隔的成記茶樓,她也沒有去過幾次。她吃吃笑道:“父親很節儉,廣東人說‘好寒’,又很專制,一家人很少上街吃東西。小時候吃最多是麵包,有時候買了油條回來,也是切成小塊,一家人分著吃!”

但她慶幸自己有機會上學。華人再窮也不窮教育,“家裡6個孩子,個個至少都中學畢業,有的上華校,有的上英校,我唸坤成。”她笑說自己以前不喜歡讀書,因為放學後要幫父母看廟,沒時間讀書。頓頓,又一臉慶幸地說:“還好識中文字啊,不然就不能做廟祝了!”

黃愛玲是長女,很早就要幫忙父母處理廟務。“小時候心裡是不太樂意的,但不樂意也得幫,幫多了,就熟諳了。”

父親也很依賴她,把廟交給女兒後,自己躲在樓上寫字,“以前拜拜用的東西,父親都自己動手做,字也自己寫,我幫他看廟,他就可以專心做。”1958204_10202670235770812_871184490_n■鑾游盛況一去不復返

仙四師爺廟成立早期,每7年舉行一次仙四師爺鑾游盛典,吉隆坡全市休業一天,善男信女都湧到師爺廟求財求福。鑾游時,乩童昂坐在神轎上,被4名力士高高抬起,街上人山人海。這番盛況,早在國家獨立前就絕唱了,黃愛玲也只是看過幾次而已。

“當時那個乩童已經80多歲了,他是仙四師爺的專屬乩童,從年輕到老,都是他一人為仙四師爺起乩,沒有其他乩身。平日他是個窮膠工,為仙四師爺起乩不是為了錢,而是真的想替師爺做事,所以每次扶乩問字,都吸引很多人。”

這位老膠工去世後,仙四師爺再也沒有其他乩身,鑾游盛況也一去不復返。數十年後,每每提起乩童起乩後淡定自若的神化狀態,黃愛玲都不禁悠然神往。

■看藥籤走入歷史

黃愛玲也親眼看著仙四師爺靈方100支走入歷史。所謂“仙四師爺靈方100支”,就是仙四師爺的100道藥方,在廟裡,人人稱之“藥籤”。

“以前很多人求藥籤,許多信徒說吃了真的有效,我也不知道是不是。但我本身沒有求過,也沒有吃過。”她莞爾笑道。那是超過半個世紀前的舊事了,“社會開明了,大家有病就看醫生,誰還相信藥籤?!到後來,只有上了年紀的老傢伙才來求藥籤,年輕一代都不知道有這種東西。”

在以前,人們求了靈方,就到中藥店抓藥,但也不是每一道藥都可以在中藥店找到。

“譬如有個方子要用擔挑木,就是扁擔木,從上面刮些木屑當藥。用童子尿的也有,有不少現代人覺得奇怪的東西,你一定要信,才敢吃。白菜煲豬肺也是藥方,但即使是豬肺,現在也很多人不敢吃了,說不衛生。”她搖頭笑笑。

藥籤走入歷史,木印版的仙四師爺靈方100支也束之高閣,掛在觀音堂牆上的櫃子裡。說起這套木印版,黃愛玲也想起以前親手印籤的往事。

“藥籤比較小,印起來很方便,所以都是自己印,印籤是小孩子的工作,不難,但很枯燥!”她又是呵呵一笑。1920167_10202670237650859_1032550478_n■冥冥中自有主宰

父親去世前,托付黃愛玲三姐妹幫忙大弟一起掌廟,由大弟出任廟祝。但後來因為某些事故,她離開了仙四師爺廟,一走就是十年。

“當時沒想過會再回來,也沒有再當廟祝,豈知世事難料,有天看報看到仙四師爺廟招標找廟祝,就試試去投標。”說起來那也已經是八九年前的舊事了。就這樣,黃愛玲在離開仙四師爺廟十年後,再回到當廟祝。她的先生和一對子女也跟隨在側,一家四口,合力打點廟務。

轉了一圈,再回到仙四師爺廟,她更覺得世道無常,冥冥中自有主宰,在心裡,時時心存感激,也時時想著父親:“要以父親為榜樣,要知足,要憑良心做事,不能埋沒良心。”

她的父母親都長壽,父親活到84歲,母親更是94歲才辭世。

“有人問,做廟祝好不好?好不好很難說,因為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因果因果,就是這樣啊。我的父母都長壽,都得善終,你說他們不好嗎?”1506888_10202670236290825_1594005911_n

師爺廟裡的錫克人

走進仙四師爺廟,你會看到幾個非華裔,其中一位,人稱妮可,是一位粗線條性格豪爽的中年女子,英語和廣東話都說得很流利。她和廟門口的守衛是兩姐弟,一般人稱他們“孟加里”,妮可會糾正說:“我是旁遮比。”

她和老廟祝黃愛玲一樣,都在仙四師爺廟長大,小時候住在現在是電房的那一小塊地上,那裡以前是一棟簡陋的宿舍。妮可的父親是其中一位在英殖民地時代從印度被引進馬來亞擔任守衛的錫克人,他身形剽悍,蓄留大鬍子,頭上纏有厚厚的頭巾,身穿土黃色制服,在仙四師爺廟守了一輩子的門口。

如今,妮可父親的照片還留在廟裡。進了廟門,轉身抬頭會看到一張誌明1948年的老相片,是當時仙四師爺廟產業受託人和全體職員的合照,後排中間那位,就是妮可的父親。1901403_10202670238690885_1448037256_n妮可的父親在師爺廟當守衛時還很年輕,幾年後,回去印度結婚,把妻子帶過來,然後生了十個孩子。這群錫克孩子和茨廠街的華人一起長大,一起玩,學了一口和老茨廠街一樣溜的廣東話。

妮可的父親去世前,帶病把兒子也就是妮可的弟弟帶到幾位產業受託人面前,央求對方讓兒子承繼守衛一職。目前看守老廟的這位錫克大兄,並不像他父親那樣高大,也沒有一把大鬍子,但性格和父親一樣忠誠。

十個兄弟姐妹中,妮可的廣東話說得最好,跟仙四師爺廟也最親,對拜拜的種種瞭如指掌,是黃愛玲的得力助手。

黃愛玲不止一次笑稱:“她是吃這裡的飯長大的!”除了妮可,廟裡還有兩個年輕的錫克青年,是妮可從父親的家鄉帶來的同鄉,年紀雖輕,但做事勤奮,和香客相處得像朋友一樣。

新春暖心食譜/海南年菜

過年,總是讓嚴居傑想起婆婆和老家。

他們是海南人,婆婆更是典型的海南人,說起婆婆,他忍不住搖頭笑了,“人說十個海南九個瘋,一個不瘋是傻瓜,記憶中的婆婆口中的三字經確實了得,記得有一次吃飯,我的左手放到餐桌下,結果就被婆婆問候十八代祖宗了,她那個罵勁,可是會讓人休克!”

笑停了又說道,“當年的小孩都是這樣長大的,從來沒有聽過被罵了懷恨在心、心靈受創什麼的,因為你知道她還是愛我們的。”

當年老家在吉隆坡甲洞衛星市,是個三代同堂的傳統大家庭,“家裡有公公婆婆、大伯一家、我們一家和還單身的叔叔,大約有十口人。每年過年,姑姑和親戚們回來了,家裡少說也有二三十人,從早到晚鬧哄哄,晚上打地舖,大家擠在一起睡,感覺特別親暱。”

小孩都期待過年,嚴居傑小時候也一樣,問他新年最期待什麼時,他認真想了一下,說道:

我不是期待新衣新鞋,也不是紅包,當年紅包裡有多少錢,我沒有印象,錢可以買到什麼,也沒有概念,因為家裡向來省吃省用,生活簡樸,所以對金錢和物質沒有太大的欲望。”

認真回想後,他發現自己最期待的原來是節慶團聚的歡樂。

一年一度,親人團圓,二三十人聚集一堂,一屋子都是鬧哄哄的人聲,吃飯時手肘撞手肘,睡覺時打地舖睡醒時橫七豎八疊在一起,就是回憶中最美好的新年景象了!

過年少不了玩鞭炮,但嚴居傑對鞭炮的記憶也不深刻,因為家裡親戚們聚集一堂高談闊論的熱鬧要比外面的鞭炮還要熱烈和響亮,所以他對新年的記憶,是家裡的人聲蓋過外面的嘈雜聲!

家裡的男人,包括大伯、我父親和叔叔,雖然他們只是小學畢業,但都很勤奮,靠著自修,讀了很多書。我父親就是大學資格的中醫師,大伯也是自學成才,文筆很好,叔叔也一樣,他們聚在一起就喜歡談政治。那個年代的人不像今天的人那樣政治冷感,大家的心都很熱,談起政治就情緒高漲,滔滔不絕,談得興起時就開始辯論,有時候還會吵起來,但到了吃飯時間就自動喊停,開開心心吃飯,吃完飯又繼續吵,非常熱鬧,也非常有趣!”

門外鞭炮劈哩啪啦,也比不上門內火花飛濺的政治辯論精彩,雖然嚴居傑當年年紀小,聽得一知半解,但他仍被父輩們的舌劍唇槍和政治話題深深吸引,潛移默化在心中種下關心政治時事的種子。

客廳裡的高談闊論十分精彩,飯桌上由婆婆掌杓的海南年菜也毫不遜色,只要一聲“開飯”,再激烈的辯論也要立刻喊“cut”,大人小孩,乖乖就座,好好吃飯。

吃飯皇帝大,新年的團圓飯局更是至尊無上,年菜菜單有固定的一套,海南雞飯是主角,包括了白切雞、雞飯糰、雞湯、白切三層肉和辣椒醬,另外還有兩條煎馬友魚和一盤炒菜,年年如是。

嚴居傑和家人在小學三年級那年搬離老家,但仍每年回去過年,婆婆不在後,掌杓人換了大伯母,飯桌上的年菜還是和以前一樣,那碗用肥雞、三層肉和魚鰾慢火熬煮的雞湯,還是和婆婆煮的一樣濃郁黏唇。

後來,大伯母年紀大了,為了不想讓老人家太操勞,漸漸也少回去老家吃飯了。

今天,老家還在,大伯一家仍舊住在裡面,但是當老一代走的走、老的老之後,過年時再也 不回小時候滿堂鬧哄哄的人聲了。

父親過世後,嚴居傑突然很想找回小時候過年的味道,於是他給自己家的團圓飯制定了一套菜單──和老家一模一樣的年菜菜單

我要讓孩子們看到和吃到同樣一套海南年菜,把我們的年味延續下去。”

吃和老家一樣的全套年菜,守候著老家過年的傳統,不因生活的腳步快了而有所怠慢,用心把年過好,就可以重新擁抱新年的美好。

海南人好像離不開雞!

說起逢年過節必吃的海南雞飯時,嚴居傑莞爾一笑,說了一句“海南人好像都離不開雞”。

小時候,婆婆在老家門前庭院養了一大籠雞,後來政府嚴厲管制,民眾不能在家裡養雞,籠子才收了起來,但婆婆還是不甘心,偷偷在廚房裡養了兩隻雞。怎樣也得養兩隻雞,不養雞,沒有肥雞,怎樣過年啊?!雞要自己養自己殺自己吃,這個想法,在老一代人心裡已是根深柢固。

老一代常掛在嘴邊的另一句話就是,當年的雞吃得和人一樣好!雞吃的是人吃剩的米飯和廚餘、洗菜揀菜時隨手摘下來的菜葉,以及清香撲鼻的玉米飼料,多年以後,嚴居傑還記得煮玉米飼料時瀰漫在廚房裡的芬芳香氣。

雞吃得好,自然也長得好。

一隻肥雞至少要養四五個月,閹雞則要半年以上,畜養的日子也經過推算,剛好就在備辦年貨年菜之際,籠子裡的雞也出落得豐腴肥美,每隻至少三四公斤重,大閹雞可達五六公斤,鮮麗的毛色下,一身都是厚實的肉。嚴居傑的婆婆養的肥雞因為長年養在籠子裡,更是肉嫩脂豐,用來做海南雞飯最好不過。

每一隻雞都很肥,那麼肥的雞你卻吃得很安心,因為你知道它是怎樣飼養的。今天的飼養方式不一樣,飼料也不同了,即使買到大肥雞也不敢吃啊!”嚴居傑感慨說道。

養殖業現代化下,不能說的真相每一項都令人觸目驚心,我們有了便宜的肉吃,但相對付出了昂貴得你我都負擔不起的健康成本。

嚴居傑小時候吃的肥雞雖然不是放養雞,卻絕對是不含抗生素殘留的優質肉品,因為吃得好,又缺乏運動,所以皮下脂肪極厚,煮出來的雞湯覆蓋著厚厚的雞油,舀來煮雞飯,脂香四溢,飯粒晶瑩剔透,人間美味也。

婆婆不惜違法也要偷偷養的肥雞,當年是新年餐桌上的珍饈美饌,今天則成了嚴居傑再也找不回來的年味。

殺雞,童年深處一個紅通通的年節記憶

老一代的人自己養雞,也自己殺雞,殺雞,是許多人童年深處一個紅通通的年節記憶。

肥雞都由婆婆親自在庭院裡宰殺,利刀抹脖子、放血、沸水淋燙、拔毛、開膛破肚,一地血跡斑斑,驚心動魄,但從小到大看慣了,也不覺得害怕。

這血淋淋的場景,今天也許會讓人覺得血腥、殘酷和噁心,甚至引起爭議,但對上一代來說,這不是殺戮和暴力,而是一種把年過好的熱情,是代代傳承的新年食俗,是節慶的重頭戲。平日縮衣節食,過年過節才有餘裕宰一隻雞吃得豐盛一點的那一代人,遠遠比今天天天吃肉的人更懂得惜物和惜福。

正是因為有了惜物和惜福的心情,過年才變得不一樣,年味也由此而來。

白切雞不過冷河,慢慢攤涼

肥雞殺好了,婆婆就開始煮海南雞飯,“怎樣煮我沒有印象了,因為小孩子不被允許進廚房。”嚴居傑笑道。近年他開始鑽研做菜,也認真研究海南雞飯的做法,因此整理出了一套自己的心得。

他娓娓道來:“燙煮的過程很重要,水不能大滾,水溫維持在80℃左右,先用湯杓舀熱水淋在雞身上大約30秒,才把雞浸泡在熱水裡。如何判斷熟度則全憑經驗,最好的方法,是拿筷子插一下雞腿,沒有血水流出就表示熟了。”

肥雞拿起來後,馬上全身抹一層鹽,再放在一旁攤涼,至少40分鐘後,才斬件上桌。這是當年婆婆做白切雞的美味秘訣,嚴居傑今天也奉為圭臬。

雞皮趁熱抹鹽,鹽遇熱融化,被雞皮收收,吃起來鹹香惹味,特別下飯。

把肥雞放一旁攤涼,慢慢降溫,則是為了讓雞皮和雞肉自然收縮,達到皮Q肉緊緻的最佳口感,同時雞肉的香氣也發揮至極致。“我們家裡沒有泡冰水過冷河的做法,我相信過冷河是現代餐飲業的做法,要快速作業嘛。”

在嚴居傑的記憶裡,同樣幾道年菜會連續吃上好幾天,從除夕到初三初四,飯桌上都是同樣的菜,只不過,皮黃肉白的白切雞到了第二天就會變成黑黝黝的醬油雞,這是因為白切雞不宜翻蒸,蒸了肉會老,所以都是用醬油炒,炒得黑亮甘香,惹人垂涎。

燙手雞飯糰,感受團圓的意義

海南雞飯,飯是重點,嚴家的雞飯都是用雞油和雞湯煮出來的,噴香、味美又滑口。

婆婆養的雞都很肥,雞湯上漂了一層厚厚的油,是烹煮海南雞飯的秘密武器。煮飯時,先爆香蒜頭再下白米翻炒,然後淋上雞油,繼續翻炒,待每一粒米粒都裹上油光時,就可以放入飯鍋裡,以雞湯取代白開水煮飯。

另一個美味秘訣是米飯裡一定要下鹽,套用嚴居傑的說詞,雞油裡有了鹽,“香氣才更能捉住舌頭”!

飯煮好收水後,立刻用飯杓翻鬆,再把整鍋飯搬到客廳,聞香而至的大人小孩立刻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幫忙捏飯。雞飯糰的標準大小大約是茶杯口般大,捏好了馬上放入飯鍋保溫。

飯很燙,把手都燙紅了,大人耐熱力好,捏得又快又好,小孩則是玩的成份比較多,怕飯燙手,索性在桌面上搓揉,因為不懂得使柔勁施壓,捏好的飯糰很容易散開,大人看不過眼,忍不住嘮叨兩句,滿堂鬧哄哄,更增添新年的熱鬧氣氛。

直到今天,每年除夕煮海南雞飯,嚴居傑都會動員全家大小一起捏飯糰──每人手裡套一個塑膠袋,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把還在冒煙的熱飯捏成糰狀,也一邊在心裡感受團圓的意義。

渾圓的飯糰,象徵圓滿富足,合家團圓,海南人的這道年味,會一直在嚴家延續下去。

一鍋黏唇的好湯

煮熟大肥雞的那鍋湯水,是團圓飯桌上另一道叫人念念不忘的美食。

現在喝到的雞湯都很清澈,我在老家喝的是帶濁和濃郁的,喝起來黏唇,感覺膠原蛋白很夠,那才是真正的好湯!”嚴居傑讚嘆說道。

如此好湯,全靠斤兩十足的大肥雞、魚鰾以及一大塊三層肉。

當年魚鰾很便宜,一般人都吃得起,加在雞湯裡慢火細熬一小時,就是一鍋好湯了。”

不肥不吃的海南白切肉

雞湯裡黏唇的膠原蛋白,一部份來自五花肉。“小時候婆婆煮雞湯,湯裡一定有一大塊五花肉,煮好後做成/海南白切肉,家裡的男人包括我的公公、大伯和父親等人,都堅持海南白切肉一定要夠肥,不肥不吃啊!”

嚴居傑說,五花肉一定要慢火細熬,烹煮過程中不宜另加水,時間夠了,肥肉入口即化,爽而不膩,瘦肉潤而不柴,斬成大塊沾澳洲海盬吃,鹹中帶甜,分化出肥豬肉的香氣,如此的烹飪方式才能將脂肪化為能量吸收。

切大塊也很重要,大塊吃肉才能吃到口感。那麼簡單的白切肉,做得好時是香氣撲鼻,入口即化,什麼山珍海味都比不上!”

飄送南洋椰香的椰漿蝦干白菜

這一鍋精華薈萃的美味高湯,還可以變化出另一道美食──椰漿蝦干鹵白菜。

椰子是海南島常見的食材,椰殻也曾經作為雕刻的貢品,白菜更是家喻戶曉的食材。用剛才那一鍋美味高湯,加點蝦米用來鹵白菜,最後加入椰漿、料酒及剁碎炒過的蝦米,蝦米的甜味在口中自然散發,簡單卻可口。”

得到雞油加持的辣椒醬

一小碗紅艷艷的辣椒醬,是吃海南雞飯少不了的佐料。

傳統上用臼把新鮮紅辣椒搗碎,一邊搗,一邊下鹽,搗好後,舀雞湯上的雞油淋在上面,直到蓋過辣椒,再擠入桔子汁,香辣誘人的辣椒醬就做好了。除了辣椒醬,嚴家也會另外做一碗薑末,做法和辣椒醬相同,吃的時候,可依個人喜好調配,做成獨一無二的個人口味醬料。

對吃十分講究的嚴居傑指出,辣椒醬做好後馬上吃並不怎麼好吃,靜置一兩個小時,香氣就出來了,會更好吃。雞油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因為辣味有揮發性,用一層雞油蓋過,就可以避免辣味揮發,也可以阻斷氧化。

笠,找回遺忘30年的幸福年味

在嚴居傑的年味記憶裡,還有一道海南話稱作“笠(Lap)”的海南飯珍。

我真的完全忘了,它的模樣、它的味道、它的名字,我統統都忘了,去年大姑做給我吃的時候,才猛然想起,這個味道我竟然忘記了三十多年!”他一臉不可置信的樣子。

將近80歲的大姑把笠做了出來後,嚴居傑吃了一口後,遺失的記憶就突然從大腦深處冒了出來。“那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味道,它比ketupat還好吃,ketupat味淡,要沾咖哩吃,笠不用,淨吃就很可口。”

笠是文昌、瓊海民間一種饋贈親戚朋友的食物,代表著吉祥如意。笠又名海南飯珍,也就是海南飯糰,做法是用洗凈的椰葉編織成斗笠形,再把用蒜頭、油和鹽炒香調味的米填入,放到鍋里用水煮熟,外形和馬來人的ketupat有九分相像,但味道就豐富得多。

嚴居傑也從文獻上找到資料,得知笠確實是海南人的傳統食物,只是今天幾乎被遺忘。“你問老一輩的海南人,他們都記得這道小吃,但年輕的一代都沒有吃過。”

記憶被喚醒了之後,他也慢慢想起小時候過年都有吃笠,不是正菜,而是當小吃。

我記得都是在等開飯的時候吃的,新年裡,很多親戚遠道而來,回家團圓吃飯,每次吃飯都要等人齊,肚子餓了,就先剝一顆笠吃。”

曾經有過的美好年味是不會忘記的,只是一時想不起來而已。找回了笠的記憶後,彷彿也找到了更明確的自我定位。

【食譜/海南雞飯

食材:

肥雞2只,白菜1.5kg300克,嫩薑300克,老薑50大辣椒30克,文冬200白米適量,海鹽,蒜頭50克,青皮

海南雞製作

1.肥雞洗淨待用,起一鍋熱水,滾後調中火,水溫大約80℃左右將沸未沸的狀態。將文冬薑拍打後放入水中,再放入肥雞,浸煮約45分鐘

2. 肥雞放入熱水之前,先用湯杓舀熱水淋在雞身上大約30秒,才慢慢放入水中

3. 以筷子插入雞腿的部分,如果可以輕易插入,則表示雞肉已經煮熟

4. 肥雞取出後,立刻把海鹽在雞身上,放一旁待涼40分鐘,雞的香氣就自然散發,過早吃則味略差。

  1. 將雞頭和雞腳剁下待用

海南雞湯製作:

1. 魚鰾熱水浸泡1cm 左右片狀;白菜洗淨切塊

  1. 將雞頭雞腳放回湯,小火慢熬,舀取浮在面上的雞油用以製作辣椒醬、薑末醬和烹煮雞飯。

3.將魚鰾放入雞湯,文火熬1小時。

. 最後放入白菜20分鐘,煮至軟而不,上桌前下海鹽調味

海南辣椒醬和薑末製作:

1. 辣椒切開籽,切塊;嫩薑老薑去皮,切塊。

2. 將辣椒及薑分以攪拌機攪拌成,或用臼搗爛,過程中慢慢加入海鹽

3. 完成後的辣椒分別裝碗,試味,味道以偏鹹為準。

4. 湯上的熱雞油,趁熱淋在辣椒末裡直至完全覆蓋醬料。

5. 最後子汁擠入兩款醬料,攪拌均勻

海南雞飯製作:

1. 頭剁碎,起熱油鍋爆香

2. 將白米倒入一起以文火炒,直至香氣四溢

3. 將湯上面的雞油舀起米飯繼續翻炒。

4. 將炒好的米飯放入飯鍋,以雞湯取代白開水飯。

  1. 雞飯煮好後,用杓子翻鬆。

【食譜/海南飯珍“笠”

材料: 新鮮椰子葉5kg 蒜米,白米,海鹽

製作:

  1. 把椰葉編織成枕頭狀。
  1. 剁碎,以少許油爆香,和白米一起翻炒,以海鹽調味。
  2. 將米飯裹入“椰葉笠”內至八分滿。

4.一鍋熱水,把“笠”煮熟即可取出上桌。

【食譜/海南白切肉

材料:五花肉2公斤,海鹽,桔子幾粒

製作

1. 將五花肉洗淨,放入熱

2. 小火熬煮3個小時脂肪軟化但爛,取出切片

  1. 沾海鹽配飯吃,也可以上幾滴子汁。

【食譜/椰漿蝦干鹵白菜

材料:新鮮椰漿300毫升 白菜1公斤,蝦米40克,小紅辣椒3

製作

1. 白菜洗淨,片撥開不切;取一半蝦米洗淨瀝乾,再剁碎炒香

2. 取熬煮五花肉的高湯為底,加入白菜及另一半的蝦米文火煮30分鐘白菜透明,加入椰漿海鹽紹興酒調味,再把白菜逐片捲曲擺盤。

3. 將椰漿高湯倒入,炒蝦米曬在上方,辣椒切粒撒入即可上桌。

邪惡奶油啤酒

不是啤酒泡沫,是邪惡的鮮奶油,柔軟綿密如天鵝絨,甜茲茲中和了啤酒的甘苦。

喝的時候心裡很猶豫,因為不管從哪個角度入口都會沾到鼻子,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跟侍者討吸管,或是要一支修長的調羹。這裡要特別提醒你,千萬不要用吸管或調羹去攪拌你的鮮奶油啤酒,因為一攪拌啤酒泡沫就會像湧泉般溢出杯外,攔也攔不住。

韓劇迷會告訴你說,別討吸管了,拿起杯子仰頭喝就是,鼻尖沾到泡沫代表有好運,不怕肉麻的年輕美眉,就叫男朋友配合演出《秘密花園》裡玄彬和河智苑的泡沫之吻,親去鼻頭和嘴角的奶油泡沫!

邪惡美食當前,就別計算卡路里了,明天再跳鄭多燕吧!

必掛馬丁尼

峇里島烏布城北的Naughty Nuri’s Warung除了炭烤豬肋排有名,其必掛馬丁尼也得到Anthony Bourdain盛讚,淘氣諾莉已故的紐約客創始人Brian Aldinger更在小店裡留下一行字,“You haven’t lived if you’ve never tried our Martinis”,看了叫人好生嚮往,無論如何非試不可。

雖然不是在原店,而是在本地的特許經營店,但還是興致勃勃叫了馬丁尼。老闆兼執行總廚Eddy為我們作主,點了荔枝馬丁尼,一番勁歌熱舞後,活潑的服務生把手中現搖現調的馬丁尼倒入有兩顆荔枝的高腳杯裡。DSCF5696──嗯,好喝是好喝,但沒有掛。

問了Eddy,才知道不是酒量好,而是,這不是必掛馬丁尼啦。必掛馬丁尼是Senget’ Martini,senget,這馬來字的意思是歪斜也,Senget’ Martini是一般馬丁尼再加triple shot,烈度是這杯馬丁尼的三倍,所以只要兩杯下肚,走路就senget了!

難怪Anthony Bourdain喜歡了。